「隐形」加密时代:如何抢占未来市场红利?
撰文:@arndxt_xo
编译:白话区块链
为什么我不再建议朋友「先学加密货币」?
上个月,我再次尝试引导一个非加密货币用户入行。十分钟后,她在「选择钱包」和「用另一种代币支付 gas 费」之间眼神迷茫。我意识到:我们面临的不是知识鸿沟,而是设计鸿沟。
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,投机带来了第一波用户,但它无法吸引下一个十亿用户。真正的普及将始于加密货币产品变得「隐形」——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从中受益。从稳定币的兴起、机构质押,到人工智能在塑造数字经济中的日益重要作用,大规模采用的基础已经奠定。但要解锁这一未来,我们必须停止期待用户去学习加密货币,而是打造他们甚至察觉不到自己在使用加密货币的产品。
以下是我对八大趋势的看法:
下一代钱包将因专注做好一件事而胜出
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结构性转变:用户倾向于使用两种互补的钱包——一个像「日常」金融科技应用的钱包,另一个像「银行」应用的保险库。
钱包体验正在分化。试图将所有功能塞进单一界面的开发者将输给专注于 (a) 无摩擦入门和 (b) 高安全性存储的组合钱包。
现状:
超过一半的用户同时使用 2-5 个钱包,近 48% 的用户表示,这是因为每个区块链网络仍是孤立的「围墙花园」。
头部集中:有 2 年以上经验的用户中,54% 集中在 Binance、Coinbase、MetaMask 或 Trust 钱包,而新手用户中单一钱包的市场份额不到 20%。
自托管仍令人畏惧:即使在熟悉的品牌生态中(如 Binance 的 Web3 钱包),只有 22% 的用户选择自托管。
多钱包的无奈: 用户并不想管理多个钱包,他们只是别无选择。
「无缝多链未来」仍未实现,48% 的用户因不同区块链生态而被迫使用多个钱包。
44% 的用户出于安全考虑有意分离钱包,较去年的 33% 上升。
洞察:
- 行业未能实现真正的互操作性,将操作复杂性推给了终端用户。
- 用户越来越精明,不再盲目信任单一钱包处理所有场景。
行为与信念的错位
54% 的用户在过去一个季度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或点对点转账,但只有 12% 表示支付是他们的最爱活动。
相反,交易(现货、Meme、DeFi)仍是各类用户(除少数例外)的每周主要行为。
投机压制实用性的三大阻力:
- 成本阻力:39% 的用户认为一级网络(L1)的高 gas 费是最大采用障碍。
- 用户体验阻力:仅 11% 的用户认为当前入行体验足以吸引大众。
- 网络阻力:支付需要在商家和朋友之间顺畅流动,而碎片化的钱包和链破坏了这一循环。
区块链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层,但用户不应察觉其存在
多链格局是一种劳动分工:
以太坊:机构级结算层。
Solana:因速度和低成本优势,迅速成为高频、高参与度零售活动的首选链。
链抽象是赢家模式:钱包会话流畅地路由订单、余额和身份到延迟 - 成本 - 安全性最佳的后台,用户无需手动选择链。
数据:
Solana 表现出色:年同比费用增长 +3000%,总锁仓量(TVL)增长 +127%,在所有 L1 中最高。
用户偏好:43% 主要使用以太坊,39% 选择 Solana,仅 10% 主要使用 L2——证明互操作性仍停留在理论阶段。
用户信心的虚假上升
用户声称在链上感到更安全,但他们的钱包行为却讲述了不同故事。
悖论原因:用户将个人安全措施(如硬件钱包、多重签名)与系统性风险混淆。
现实:攻击者通过「钓鱼即服务」产业化,恶意合约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四倍。
产品优先级:防钓鱼用户体验(清晰签名界面、实时交易模拟、MPC 交易防火墙)必须从高级附加功能变为「日常」钱包的默认设置。
NFT 作为数字文化的基础设施
NFT 市场正在经历必要的修正,从投机性的 PFP 项目转向真实的数字商品和实用驱动的体验,首次显得可持续。
趋势:
低成本、高频参与:如 Rodeo.Club 和 Base 的低成本收藏品热潮,类似游戏内购模式。
NFT 成为数字经济的参与基础设施:忠诚度积分、徽章、会员福利将以 NFT 形式上链,跨平台可携带和交易。
文化资本崛起:NFT 成为用户在数字空间表达身份和文化归属的机制。
新衡量标准:NFT 的成功不再由地板价决定,而是由用户留存和参与度定义。
AI + NFT:AI 生成的动态 NFT 将根据用户行为、情绪或社区事件演变,带来个性化体验。
比特币作为宏观资产类别
比特币已从投机资产演变为宏观金融工具,并正在成为全球结算的交易层。
趋势:
从对冲到战略储备资产:去美元化的国家正悄悄探索比特币作为储备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。
L2 解锁支付实用性:闪电网络(Lightning Network)成熟为可扩展的支付层,新协议如 Fedimint 和 Ark 解决隐私和用户体验问题。
比特币作为抵押品:机构开始将比特币用于结构化金融产品,如信贷工具和衍生品。
全球结算网络:比特币作为中立、抗审查的贸易结算层,补充而非竞争法定货币。
机构质押作为战略资金配置模式
比特币确立了宏观对冲地位后,机构开始探索如何让这些资产产生收益。
零售追逐投机,机构选择质押:机构资金正稳步流入以太坊和 Solana 的质押生态。
比特币质押潜力:通过 Babylon 等协议,比特币也开始进入收益生成策略。
基础设施而非验证者:下一波机构资金将流向提供机构级托管、合规报告和风险管理质押产品的平台。
收益多元化:在传统固定收益产品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,质押收益成为新的风险调整回报类别。
监管、稳定币与 AI:下一个入口
监管乐观:86% 的用户认为更清晰的规则将加速采用,仅 14% 认为会阻碍创新。
稳定币崛起:持有率年同比近翻倍至 37%,已在 30 多个 Stripe 市场成为默认支付轨道。
AI 协同:64% 的用户认为 AI 将加速加密货币发展,29% 期待双向飞轮效应。
小结
用户不再为「Web3」着迷。他们期待 Web2 级的简单性、Web3 级的所有权和 AI 级的智能,三者合一。
能够抽象链选择、消除费用痛点、嵌入预测安全网的团队,将把加密货币从投机游乐场转变为链上互联网的连接组织。下一个十亿用户甚至不会知道他们在使用 Web3 产品,这种「隐形」将是终极的用户体验胜利。
(责任编辑:发现基金)
-
逻辑误区 广告是一个oldmoney,是个老钱,一个短视频项目要获得广告的青睐,大概只是头部10%的生意,绝大部分的短视频是没有办法获得广告的。...[详细]
-
Anchorage Digital CEO否认公司正接受美国国土安全部调查
另外,学到知识后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反思。...[详细]
-
物质上比较随意的殷实天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。...[详细]
-
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短视频呢?因为视频跟图文相比,它的阅读时间更长,也就是说,它能够提高平台的留存率和阅读时长。...[详细]
-
第一届超会议吸引了9万多人来到现场,347万人观看直播,2016年举办的超会议吸引了15万人到达现场。...[详细]
-
真正的“超级预言家”会善用情绪,同时排除偏见。...[详细]
-
每次我看到小二发来消息说:很抱歉,您的商品未通过审核,您的商品跟同期报名的商品相比没有优势,经审核和比较,没有入选本次活动,我真的想把小二拉出来打一顿,你都没让我上一次,怎么知道我的产品没有优势呢...[详细]
-
中情局旗下的一家投资机构,在公司成立第二年成了他们名义上的第一个客户,然后对方并不愿意和签署正式合同。...[详细]
-
加密资产托管的安全性抉择:从美国政府地址被盗,到Michael Saylor的“机构托管”争议
未来五年内,当代“超级预言家”的预测准确率或能达到85%,在与大数据结合后将取得更大的飞跃。...[详细]
-
近些年受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衰落以及体育产业飞速发展双重影响,离职创业的“媒体老兵”不在少数,除了王涛,董路、刘建宏、段暄等人也都拥有了各自的生意。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