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kham创始人专访:从链上情报到交易闭环,打造加密市场新生态
原创 | Odaily星球日报(@OdailyChina)
作者|jk
作为一家以精准钱包标签与链上资金追踪能力闻名的加密情报平台,Arkham自成立以来便备受关注。然而,当Arkham于2024年正式上线中心化交易所功能,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合规与扩张后,这家公司的身份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在本次专访中,Odaily深度对话Arkham创始人兼CEO Miguel Morel,回顾了这一新兴公司从成立至今的发展轨迹。他谈及Arkham如何从一个单纯的链上分析工具逐步转型为交易平台,如何构建AI驱动的数据标签系统,以及面对全球监管挑战时的策略。此外,在用户规模突破650万之后,Miguel还分享了如何继续保持“小而精”的团队执行力。
在这个加密市场重塑信任与效率的时代,Arkham正试图成为情报与交易合一的入口。他们的终极目标,是让“查看一笔转账”时,人们不再习惯性打开Etherscan,而是首先想到Arkham。
Odaily:我们先聊聊Arkham的基本情况吧,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和你的创业历史吗?
Miguel Morel:我是在2020年1月创立Arkham的,最初的愿景是为加密货币领域带来更多透明度。在此之前,我在做一个稳定币项目。当时就意识到,如果要了解谁在使用我们的代币、谁在持有这些代币,就必须对链上活动进行深入分析。
如果这是一个功能性代币,你还会想要监控市场做市商的行为、代币在交易所上的流入流出情况,以及那些大持仓用户在做什么——他们是在持有?在出售?还是出于某种原因在不断买入?而这些用户到底是谁?
在多个链上,试图识别某些钱包背后是谁、是谁在主导这些地址的行为,这是一件当时非常普遍但难以实现的事。因为像etherscan这样的工具,并不能真正做到这些事情。而且你必须在多个区块链浏览器之间来回切换,比如想查Tron的信息就得用TronScan,查以太坊则要用etherscan。
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一切整合成一个产品,也就是Arkham —— 一个多链区块浏览器。你可以在上面查看所有主流链上的真实交易活动,我们还会为你分析这些地址背后的实际归属者,并上传相关标签。用户只需要登陆平台,就能免费完成这些研究。
这就是Arkham的起点。而在2023年7月我们正式发布产品之后,我们开始通过朋友、合作伙伴,以及我们认识的一些做市商、交易公司、代币项目团队,把产品分享给他们试用。我们告诉他们,如果你想追踪代币持有人或投资项目的链上动态,这个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从那时起,我们的用户量开始迅速增长。2023年8月到12月之间,我们积累了1万名用户。到了2024年,从1月到7月,我们已经突破了100万用户。现在,我们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650万。
从使用量和流量来看,我几乎可以确定,我们现在已经是加密领域中最大的区块链分析服务商之一了。这就是Arkham的起源故事。
本次采访的主人公,CEO Miguel Morel在迪拜Token 2049大会
Odaily:让我们聊一下转型的内容吧;我们的大多数观众所熟悉的Arkham,还是2023年的那个版本。而现在,很少有人了解2025年Arkham在交易所服务上的这条产品线。可以简单聊一下这个转型吗?
Miguel Morel:当然。我们最初是从分析用户群体和整体市场入手的,结果发现,绝大多数使用我们平台的人,其实是加密交易员。虽然也有很多记者会用Arkham来研究项目、了解行业动态,我们也确实有不少机构类用户,但如果看我们数百万注册用户中的主体人群,绝大多数是散户或专业交易者。他们会根据我们提供的链上情报去不同平台上买卖加密资产。
于是我们就想,为什么不直接为这些人提供交易服务呢?于是我们在Arkham平台上,增加了一个直接交易加密货币的功能,也就是我们后来决定去建设一个中心化交易所的原因。
现在,在Arkham的分析平台中,如果你在查看某个代币的页面,或者在追踪某个链上资产转移的动态,不仅可以看到详细信息,还能直接点击“交易”按钮。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抛售某个代币,而你想做空它,只要点击Arkham上的交易按钮,完成KYC认证后,在支持的地区你就可以直接进行现货交易或合约交易。
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产品市场契合点:大量原本就在使用我们链上情报的交易者,本身就有对安全、可信、透明的交易平台的需求。所以我们现在正是想要满足这类用户,既提供情报与分析,也提供完整的交易服务。
这就是Arkham从2023年专注于链上情报与分析,发展到2025年成为既有情报又有交易能力的一站式平台的整个转型过程。
Odaily:那是什么促使你们进入美国市场的?毕竟这也等于是正面挑战Coinbase和Kraken,对吧?
Miguel Morel:可以这么说。我本身是美国人,Arkham团队的大多数成员也是美国人,公司也是在美国创立的。我一直认为,美国其实对加密资产的需求一直都存在,只是之前由于监管政策的限制,这种需求被压抑了。
过去几年,美国SEC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对加密行业的态度非常强硬,我们可以随便举出一些例子:无论是Coinbase、Kraken、Gemini,还是Ripple这类代币项目,美国政府几乎都曾主动出手干预、起诉它们。
这就导致了一个局面——全球范围内的加密产品和服务,与美国本土用户实际能接触到的产品之间,存在明显的差距。于是我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:在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前,我们就已经提前花了一整年时间去搭建好基础设施。而现在,这届新政府对加密行业明显更友好,甚至自己也在推动一些加密相关的项目,这让我们终于有机会以我们理想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。
当然,现在在美国还是不能向散户提供合约(perpetuals)交易,但我相信这是未来的方向。要知道,在美国,股票市场已经拥有各种期货、期权、衍生品等成熟的投资工具。而从信息透明度上看,加密市场其实比股票市场更清晰。
所以当美国市场逐步开放、监管变得清晰且允许项目合规运营时,我们希望能够站在这个浪潮的最前线,为美国用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。
Odaily:我能不能理解为,你们未来肯定会继续从Arkham现在已经覆盖的17个州,逐步扩展到全部50个州?
Miguel Morel:没错,这正是我们的目标。
Odaily:那你刚才提到,很多交易者从情报获取自然过渡到中心化交易,这是很自然的流程。那未来会不会加入AI的功能呢?
Miguel Morel:当然会。事实上,Arkham上绝大多数的钱包标签,本身就是由AI自动生成的。
其实早在行业掀起AI浪潮之前,我们就已经在招聘数据科学家,构建自己的机器学习模型和启发式算法,用来实现规模化的钱包标签归属识别。比如我们现在在Arkham Intelligence平台上已经标注了大约25亿个钱包地址——靠人工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工作量。
所以你现在在Arkham上看到的情报信息、甚至你在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看到的Arkham数据推送,有99%都是由AI驱动生成的。
这项AI能力已经深度嵌入在我们的产品之中,并被用于提升用户体验。而我们正在开发的移动App当然也会继续沿用这一技术路线。
Arkham对于微策略比特币持仓的地址追踪。来源:Arkham
(责任编辑:发现基金)
-
我们来聊点不一样的,说点“真话”。...[详细]
-
但是我想说交易是很难黏住你客户的,因为交易是公司行为,公司行为是低频的,低频的交易怎么能黏住你的客户? 那应该怎么办?关注交易以外的三样东西:社区、资讯、工具。...[详细]
-
滴滴恰是找到这样一个核心的场景痛点,并通过精巧的自由连接运用新的启用关系,形成场景的自然流动。...[详细]
-
为什么说做B2B苦逼2B?因为我们听到的多数融资的故事,资本的故事,通常都是2C、是面向消费者的狂欢,但B2B却是在幕后的,它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每天接触到,也不是天天在街上能够看到,更不用说做B2B本身...[详细]
-
使其能够在这些重大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,对于错误舆论趋势进行正确的引导、斧正。...[详细]
-
瓶身附有设计一个二维码,以便人们了解缺水地区的详细信息,改变了15家工厂45组装配生产线,每天生产5000万瓶半瓶装饮用水,销往7万家超市、便利店。...[详细]
-
卖掉以后就可以实现行业超额利润、垄断利润、现值收益和透支收益,这就是创业投资机构的收益机制。...[详细]
-
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,又能帮助更多人,即便其中涉及了商业的部分,却也是创新公益的一种。...[详细]
-
提供最低价格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进行消费。...[详细]
-
于是阿里就增加了账户功能,使得母账号可以把所有子账号信息归集,业务员走了客户不走;再后来,母账号有了产品报价审批功能。...[详细]